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对偶谚语
时间: 2025-10-18 07:17:01
这句“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《题西林壁》,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广为流传的哲理名句之一。它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象,更深刻地揭示了认知与立场之间的关系。我们来逐层解读它的语言之美与思想深意:
苏轼在庐山游历时,面对山峦叠嶂、云雾缭绕的景象,写下了这首短诗:
横看成岭侧成峰,
远近高低各不同。
不识庐山真面目,
只缘身在此山中。
这首诗以极简的语言,表达了“角度决定认知”的哲理。
👉 合起来的意思是:身在庐山之中,因视角受限,无法看清庐山的整体面貌。引申为:身处局中者,往往难以看清事物的全貌。
这句诗常被引用于以下几种情境:
它也常用于教育、管理、心理学等领域,成为“认知偏差”与“系统思维”的经典注脚。
山中人不识山形,
心中人难辨心境。
若欲见真面,
须退一步看世界。
这句诗适合用于: